2)第五百九十八章 镇国之宝——石鼓!_娱乐之唯一传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否认吧?

  虽然算不得世界最巅峰,也相差不远了,差距每天都在缩小,当西方诸国纷纷抛出“*****”时,当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向第一大经济体继续飞速前进发起冲击时,那我们能否有乾隆的勇气,

  “老子就炫了,怎么滴?”

  或许乾隆各种釉彩大瓶“迷之自信”的背后,恰恰是我们当代人如今最缺少的一种精神?

  这就得留给观众们自己去慢慢思考了。

  “瓷母”之后,节目迎来了第一期节目里份量最重的一件国宝,被誉为“中华第一古物”,“中国九大镇国之宝”的石鼓。

  石鼓共十只,高二尺,直径一尺多,形象鼓而上细下粗顶微圆,十个花岗岩材质的石鼓每个重约一吨,在每个石鼓上面都镌刻“石鼓文”,因铭文中多言渔猎之事,故又称它为《猎碣》。

  石鼓文记述了秦始皇统一前一段为后人所不知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乃篆书之祖。自明清以来,一字抵万金,创下中国文物史上的奇迹。

  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着属于它们自己的传奇故事,而石鼓背后的故事更为传奇,它的一生都是颠沛流离的。

  627年,在陕西凤翔府陈仓山(今宝鸡市石鼓山)的北阪,一牧羊老人发现了10面怪异的花岗岩大石。这些硕大的石体形似鼓,圆而见方,上窄下大,高约3尺,中间微凸,模样奇特。令人不解的是,当一块大石上的泥土被清除后,居然显露出大量的神秘文字,笔法奇异,竟无人能识。于是,流言四散,怪论频生。更有乡民闻风而至,焚香跪拜,惊为天赐之神物。

  自此,陈仓突然变得热闹非凡。文人墨客纷纷慕名而至,一窥究竟,并拓下石上的文字,遍寻名家研究。更有大户悬重金求解谜题。但文字之谜不仅未被揭开,反而借着民间传言,而变得神乎其神。

  100多年后,“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在战火中风雨飘摇。正在雍城躲避战祸的唐肃宗听到石鼓的传闻,心生好奇,责令州府官员将10面怪石运下陈仓山,迁往雍城城南,就是后来的凤翔县城之南,与驻扎在这里的文武百官赏玩。

  石鼓被迁至雍城短短几个月后,便随着战乱的来临而蒙难。当叛军逼近凤翔时,满朝文武百官出逃,为躲避战祸,石鼓被仓促移至荒野掩埋起来,并对外宣称“毁失”。

  石鼓被掩埋两年后,“安史之乱”平定,天下得以太平。陈仓石鼓的命运也迎来了转机。公元806年,地方官吏查访到了石鼓的埋藏之处,请朝内的名家主持挖掘,但石鼓重新出世,已是蚀迹斑斑,石鼓上的字迹残缺不全,引得无数名家学者为

  请收藏:https://m.bq6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