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部(五)_儿女家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美女,汉民想日本小妞”,两人同时抱着肚子闷笑起来。

  这时,店门里传来一阵轻便的脚步声,要不是今夜寂静无风,还真不易察觉。

  汉生汉民一齐回头看去,人影越来越清晰,直到那人出了店门,看清了,是长崎。

  汉民起身道“舅舅”,他挠挠头,汉生仍坐着。

  长崎微笑道“你们两个在这吟诗?”

  汉民憨笑道“出来看看月亮,正好汉生诗兴大发”

  长崎摸摸汉民脑袋,笑道“嗯,我呀,有幸听到几句,汉生的诗,挺风雅”,他对汉生竖起大拇指,虽然心里清楚长崎是在瞎夸,可听到赞美了,汉生还是喜滋滋的,对长崎高兴地笑了笑。

  长崎年纪越大,越喜欢与少年人交流,他一直在想,别看中年人总在开导、说教少年人,其实很多话,中年人是说给自己听的,少年人才是永远被人羡慕、被人学习、被人研究的群体,少年人身上的东西,对后继乏力的中年人,极具启发意义,甚至于,少年人才是人类的精华以及发展的源泉,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少年人离得开任何人,任何人却都离不开少年人。

  此时此刻,情景交融,长崎来了兴致,跟汉生汉民并坐到台阶上。长崎道“中国唐代时,有个边塞诗人,叫王昌龄,人皆称其天才流丽,音唱疏远,他是我最喜欢的中国诗人,他有篇诗叫《出塞》,里面也写到了月亮……”说着,长崎抬头看了看月亮,低头道“每看到月亮,就会想到这首诗,对王昌龄的情怀就更加敬佩”

  汉民道“王昌龄的《出塞》不止一首,舅舅,你说的是哪一首?”

  长崎清了清嗓子,抑扬顿挫的朗诵起来“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汉生赞道“最后这一句,霸气!”

  长崎道“除了刚刚那一首,另外还有一首,汉生,这一首更加霸气……”

  汉民道“舅舅,我来念吧”

  长崎点点头,汉民诵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汉生抢过来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汉民给汉生鼓了两下掌。

  长崎笑道“汉民,你看,咱俩班门弄斧了吧?”

  汉生摇头道“那不是,我就会这一句,我不是班门”

  次日,一行人转向东南而行,途径宣化,又驾车顺京张铁路沿线行驶,经下花园、怀来,过居庸关,又经南口、沙河、清河,最后抵达北平。一路上,阎、冯、长崎三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对侃,乍一听,都是说一些天南地北、风土人情、家长里短,平平无奇的内容,跟寻常人聊天也差不多,可一细品,就发现,唇枪舌剑、彼此试探的言词,是层出不穷、花样迭送。汉生汉民涉世不深,就真的以为他们拉家常而已,要不然就是听得一头雾水

  请收藏:https://m.bq6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