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章天下英豪尽入吾彀中_从清末开始的诸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政坐上帝位宝座,举子们在内侍的提醒下,才知道这是始皇帝陛下,与侍卫内侍等人一同行礼,山呼:“始皇帝陛下万岁!”

  嬴政抬抬手,巡视了一圈考场,说了一声:“免礼,开始吧!”便走出了科场。

  接着由丞相李斯念科场纪律,不得交头接耳、不得左顾右盼等,违者赶将出去,剥夺举人功名,永世不得参与科举。

  本场殿试分两场举行,上午一场,下午一场,午间饭食由内侍送来,不得离开座位,需入厕者,请示主考官,批准后由内侍带领前往茅房。

  上午考试为主考,自选科,下午为加试,写出对帝国的有效建议或指出缺陷。

  巳时一到,钟声响起,内侍们开始发放卷题,各人根据选科不同,题目也不相同,为期一个半时辰的答题开始。

  …………………………

  傍晚,举子们陆续走出皇宫,他们已经完成了考试,至于结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他们中相熟的人三三俩俩走在一起,小声说着这次的科考,既为成绩担忧,也有点小兴奋,哪怕过不了此次殿试,也能回乡到当地做个文书小吏,最不济也得了许多福利,下次再考便是。

  至于恢复故国?那是什么?已经过去了许久的事,总想着那些没用的干嘛?着眼当下不好吗?

  ……………………………………

  此次殿试只是过了十天,便出了成绩放出皇榜,接下来便是在新进状元的带领下,上榜的进士们进宫面见始皇帝陛下,谢恩、跨马游街。

  再选择去向:可以进入各中央衙门观政学习一年,再行分配去留;或可以直接申请去往地方担任一县之长等等数种选择。

  随着轰轰烈烈的第一次科举落幕,新鲜出炉的数千名秀才、数百举人、百十位进士们奔向天下各郡,补充帝国各阶层新鲜血液。

  秦帝国的子民们对于子女读书愈发重视起来,第一次万民心向朝廷,他们都知道,读书能出人头地,改变自身命运,辉煌腾达、出相为将不在话下。

  现在的日子比起以前好太多,没有战乱,没有饥荒,还能通过科举改变命运而不像以前,只能通过战功升爵,对于普通人而言,拿命去拼前程不如读书考科举来得安全、安心。

  ………………………………………………

  周而复始,光阴轮转,自来时而来,奔去时而去……

  始皇纪元二年、始皇三年……

  帝国进入休养生息阶段,至于偶有六国遗民不甘国灭造成,不过是癣疥之疾,反手可灭。

  诸子百家中试探性的选派了一些弟子们参与科举后,发现果然被秦皇一视同仁,并无二致,他们瞬间活跃了起来。

  如儒家的伏念等人,他们希望通过参与朝政,而使秦皇接受他们的儒家理念,却不知嬴政早已通过时间长河得知儒家虽然善于辅佐君王管理国家,却也消磨万民血性,加以奴性,此不为也!

  如农家的田言、陈胜等人,他们希望能获得更大的话语权,更好地推行农家“劝课农桑”这一理念,却被秦皇接受。

  如墨家,理念虽不被接受,但是他们善于制造,也被朝中上下接受。

  如医家,天下人都欢迎。

  /br

  /br

  请收藏:https://m.bq6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