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番外三_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妇倒是越接触宋茯苓越羡慕钦佩。

  宋茯苓婚后这些年,女子学院开遍大江南北。

  她在京还开了一家“幼儿园。”

  这幼儿园,吸引孩子们的是,院子里随一年四季变化像个游乐场。看着就想去里面玩。

  吸引家长们的是,不仅有早教课,而且还有许多在别的私塾那里没有的课外辅导课,包含多种方面。

  连“下乡课”都有。

  煜亲王陆畔,亲自给他妻子站台。

  曾言,这个下乡课非常有必要,“做官,不知晓一亩地出产多少粮食,让百姓笑掉大牙。”

  这话让宋福生听见了,也差些笑掉大牙,心想:像是他女婿小时候知晓一亩地产量有多少似的。草和苗都不认识,别以为他不知道。

  而幼儿园能比女子学院还顺利,也是宋茯苓有一个金字招牌:陆飞。

  各府夫人让七八岁以下的小公子小小姐们:快去吧,陆飞在那里。陆飞他爹是陆畔、他外祖是宋福生,对吧?这里面的意思都明白,打小玩在一起的情意,总比别人强。

  另外,宋茯苓还开了“讼师学院。”

  皇上在御书房里,当着许多大臣面前,曾无奈表示道:“朕看,这这讼师学院办的好,能督促我朝律例完善。”

  主管这方面的几位大臣被臊的呀,皇上就差骂他们是白吃干饭的,各地的案子被讼师学院培养出的讼师不停的钻空子。

  那时只是吏部尚书的宋福生,当着皇上和各大臣面前,心里骄傲至极,表面撇清关系,无动于衷。就好像被讨论那“气人”的闺女不是他生的似的。

  宋茯苓多年来,培养出太多优秀的讼师,还有讼师转行的,被各地知县聘为师爷。

  这些人,大多是科举失意之才。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老百姓不再凭白蒙受冤屈,同时也正如皇上所言,她用实际行动,暗示督促皇朝律例完善。

  并且,在开办讼师学院的过程中,宋茯苓也促进了文化交流。

  文坛,由她这个煜亲王妃的特殊身份来牵头,让天下大儒相聚,凑到一起不止找律例漏洞、不止是文化交流,而且拿出书院每年一大部分的利润,和大儒们共同寻找珍品藏书,建造了皇朝第一大民间藏书楼:天一阁。

  天一,它归天下百姓,那些藏书记录这个朝代历史的天空。

  可以说,文坛地位,宋茯苓举重若轻。

  这地位,无关她的夫君是谁,无关她的父亲。

  在这个过程中,宋茯苓也让有许多男子心里不为人道的秘密成了:假如,假如我正施展才华的时候,她能来看一看,坐在下面听一听,将是我最幸福的事。

  ……

  宋茯苓三十岁生日这天,恰好是外藩各国来京朝拜之时。

  京城热闹非凡。

  百姓们一早就出门围观,毕竟咱航运开通这些年,头一回皇朝迎来好几拨外国人,还都一起来,这可真是

  请收藏:https://m.bq6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