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82章 北归(七)_旅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发后,还是会沿着地图往左,再拉出一条横线。

  这一次的横线,会稍微往西北方向抬高一点,终点是河北平原的最西端:易县。

  易县,就在呈竖直形态的太行山脉脚下。

  太行山脉,正是分割河北平原和山西高原的那一堵墙。

  义鑫隆商队,最终会从易县出发进入太行山脉。接下来,商队还要穿过天下知名的险地,太行八陉的两条天险:蒲阴陉和飞狐陉。

  穿过这两条天险山道,也就等于穿过了太行山。

  在太行山的另一端,就是吴家老巢:山西蔚州。

  这一次,义鑫隆的商队在霸州城内修整了四天时间,将所有人、畜、以及车辆的状态调整到了最佳。

  待到第五日一早,迎着满天飘飞的雪花和呼啸的寒风,原地恢复到满血的车队,再次踏上了北归旅途。

  出霸州城一路往西,依旧是深陷于地面尺许的官道。这种所谓的官道,遍布着深深的,凌乱的车辙印。

  寒冷的北方冬季,车辙印都被冻得结实。在这种条纹路面行走,随时要小心滑脚崴脚。无论是人或牲畜或车,都要付出更多精力来应对。

  恶劣的天气面前,吴法正吴大秀才再也装不了读书人的B了。此时的他,身穿一件厚厚的蓝色军棉大衣,头戴放下了护耳的雷峰帽,两手拢在袖中,低着头,尽力躲避着扑面而来的风雪,眉眼间全是白霜,活脱脱一副闯关东的二大爷造型。

  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商队出霸州的第一天,只行进了二十里路,就找地头宿营了。

  接下来的日子,乏善可陈。车队貌似复制了之前的模板,每日都在十七世纪北中国的荒冷雪原中不停赶路。

  然而,终究还是有一些不同的。

  就在出霸州的第三天,吴少爷在官道上,迎面遭遇到一大股“久违”的流民。

  这伙流民人数不少,约有两三百人,看上去蓬头垢面,身形消瘦。在土道上拖行出长长队形的流民大队,明显赶了许久的路,个个显得疲惫不堪。

  以成年男子居多的流民团伙,大多穿着破烂的土布衣衫。即便眼下已是寒冬天气,他们中依旧有许多穿着单衣,露出大面积溃烂皮肤的人。这些人佝偻着身子,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拼力前行。

  大多数流民,都背着布袋或者竹筐,手中撑着一根竹竿.这是防备自己被野狗叼走的最后武器。

  随着护卫头目吴迁吴四爷一声响亮的唿哨,商队全体护卫顿时刀出鞘,箭上弦,引马护住了车辆。

  “行行好吧,老爷,赏一口吧!”

  就在两股力量交错的一瞬间,无数双黑色手臂林立伸出,流民们满是皴裂皮肤的脸庞上,只有眼白泛出了人色,看上去令人毛骨悚然。

  “给老子让开!”

  下一刻,护卫外号叫和尚,另一个叫哑巴的两员猛将,手持木棍和马鞭,吆

  请收藏:https://m.bq6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