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见(一)_关山月如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的时候,怀瑾曾经不止一次的想过爹爹的样子,想过见到爹爹,她应该怎么做,是先扑过去让爹爹抱好呢?还是像学堂里先生教导的,先恭恭敬敬的磕头好呢?

  对了,那个时候,她还不叫怀瑾。

  庆州远离中原,原本是个富庶而平静的小城,可在她出生的前几十年,天下烽烟四起,中原都城里的皇帝如走马灯一样换个不停,常常是新帝登记的安民告示刚刚贴上没几天,城里就又来了新朝的官员。再后来,各地诸侯并起,到处都在打仗,京城里的官员再也不来了,庆州也就成了座孤城,好在有最后一任校尉当初为避乱携家眷而来,也在这里安了家,校尉手下有不到千名的军士,好歹护住了庆州的平安。

  可是在京城见惯大世面的人,又怎么能长长久久的困居在庆州这样的小城之中呢?

  于是两代人十数年的经营,校尉父子终于整顿出了一支兵马,并将锋刃指向西京的方向。

  这段东齐的开国往事,后来在庆州城成了妇孺皆知的传奇。走在大街上,几乎随便一个人,都能给你讲上一段。

  不过,怀瑾却是很多年后,才在茶楼听完这段故事,在家里,娘会讲爹爹少年时如何英雄了得,但也仅限于讲讲爹爹的事情,对于东齐皇帝陛下一家在庆州的生活,她是绝口不提,也绝对不允许家里人提起的。

  那时节,怀瑾还小,不明所以。后来爹爹一去不返,也始终不派人来接他们,她才隐隐听说了当年的往事。

  无外乎是少年热血,一心要成就一番事业,可是作为家中独子,从军一旦有点意外,陈家难免绝后。

  为了顺利从军,也为了安父母的心,立即娶妻生子是当年很多少年郎的选择。这样匆忙的婚姻,短暂的相处,又能有多少神情值得怀念?这也是年纪渐长之后,怀瑾才渐渐品味出来的。

  当年,她的爹爹陈易安离家时,她尚在母腹当中,据说,临走之时娘请他为孩子取名,他留下了怀瑾、怀素两个名字,说道生男叫怀瑾,生女叫怀素。

  十月临盆,娘生下一对龙凤双生子。哥哥取名怀瑾,妹妹取名怀素。

  没错,在很多年里,她不是怀瑾,她是怀素。

  儿时,她就经常做男儿打扮,那时候是娘为了让她可以和哥哥一起读书习武,虽然女儿家也可以读书,但难免要请西席入府。乱世,先生难得,庆州城内统共只有一两位鸿儒,学童只能去先生的书院学习,男儿装扮到底方便。

  后来习以为常,上午读书,下午习武,她倒是渐渐忘了自己本是女儿身,加上她素日身体强健,在习武这件事上天分尤高,七八岁上已经是打遍全城孩童无敌手,偶有邻居带着被她打得痛哭的小伙伴上门告状,娘总要陪了不是再教训她一顿,末了也常常感叹,她这

  请收藏:https://m.bq6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