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节 接受苏联停战条件_奋斗之第三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场打了就跑的骚扰战斗,没有运输工具,没有后勤保障,武器弹药上不去,伤员下不来,他们拿球进攻?

  德国人不知道,苏军有一件秘密武器:船舱形沼泽越野车。它不是依靠履带行走,更不是轮胎,而是纵向的螺旋装置,在泥淖里能以每小时十公里的速度机动,运送人员、武器弹药和给养,自身还配备着双联马克沁重机枪,在一次骚扰行动中仅仅出动了两艘,就让陷在泥潭里的德国士兵大开眼界吃尽了苦头。

  希特勒深身被冷汗泡透了,脑子里嗡嗡响,一件痛切心肺的事实摆在眼前——进军太平洋的梦想已成为东流之水。赫普纳的第四坦克军团已经成了瓮中之鳖,当然,苏军攻占鄂木斯克和新西伯利亚也是痴人说梦,双方在叶尼塞河终战已成定局。

  凭他超群的理解力,他一眼看穿苏军之所以把军事行动向他托盘而出,并不是仁慈,而是逼迫他立即签订停战协定,斯大林想极力避免这最后的一战,从而为苏联保留一支完整的军队。不然的话,今后连国内维稳都成问题。

  怎么办?继续按原定计划向东进军,能不能顺利到达太平洋先不说,第四坦克军团三十万德军官兵将遭到灭顶之灾,德队常胜不败的神话被打破,更主要的是自己伟大光荣正确的光辉形象受到损害。

  如果马上答应斯大林的条件(实际上也是自己一个月前的条件)停战,一支骁勇善战的德军劲旅保留,同时也让相当数量的苏军保存了下来,苏军将以这支部队为基干大肆扩军,几年后又成为德国的威胁。德国现成的例子摆在这里,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一样,拔下汗毛口诀一念,仅仅十年的功夫,十万国防军变成了一千万德军。

  反过来再一想,就算德军一路打到海参崴,在勒拿河以东还有三千公里的纵深,有近六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斯大林还可以在马加丹或堪察加半岛安营扎寨,逼急了可以到楚科奇半岛吃生肉。在盟军军援的拉动下,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正在建设成一座新型现化城市,那里的红灯区比莫斯科还热闹,为了让盟军水兵们快活,配备的小姐个个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德国四面树敌,正如孔雀开屏,向前方展示美丽羽毛时,屁股眼也露出来了。当你抵达太平洋、横渡勒拿河、翻越切尔斯基山,穿越无人区时,阴险的山姆大叔照屁股上一脚,把你踢到太平洋喝海水。他心里升腾起一股悲壮:一个月前,要不是海伦小姐以命相搏,盟军在北非登陆啦,登陆成败姑且不论,至少又开辟了一处战场,德国后院着火,好险!

  罢了,还是停战吧,不过要寻找适当的机会,弯子转太快容易翻车。领导班子要团结,政治局领导核心不

  请收藏:https://m.bq6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