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六章开局五百户,结局打通河西走廊_汉末之风起并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右将军府中能发挥多大作用,只要不予右将军府为敌,就能极大减少右将军府山河一统的阻力。

  令张瑞满意的是,法正志向高远,并未像其他士子一样,着眼于汉室高位。

  而是坚定的主张效仿文王伟业,以关中为基业,征讨强敌,威慑四海,折服豪杰。

  强敌以精兵良将破之,豪杰以盛势服之,贤才以功名招之。

  使强敌崩散,豪杰率众来投,人才奔走归之。

  最终奋三军悍勇骁烈,振俊贤慷慨志节,立周王室八百年之基业。

  看到最后,张瑞哑然,难怪史书上说法正善于奇谋,然不以德素称也。

  虽然其所写方略慷慨弘远,但表达上太不含蓄。

  在座三百二十九名士子,皆能看出张瑞志向,但却全托口于文王美德。

  只有法正,大咧咧的将取刘氏而代之,成就张氏八百基业,堂而皇之的写到了试卷上。

  政治上的事情,一向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可以高调的一统山河,但不能高调的妄自称帝。

  不然张瑞在出考题时,何须用“以服事殷,与奉国家以讨天下”为题。

  看完,张瑞只能莞尔一笑,然后向下一位人才走去。

  这位人才也是张瑞极为关注的人才,巧合的是,这位人才也是扶风郡人。

  看着旁边奋笔疾书的年轻俊杰,张瑞甚至为马腾惋惜,扶风郡人才何其多也。若马腾肯任用贤士,恢复生产,发展农业,推广教化,未尝不能使这些人才帮助治理郡县。

  但关中诸将,皆一味的劫掠百姓,鱼肉乡里,最终失去人心,治下空有治国安邦之才,却完全不能用之。

  这位能治国安邦的人才便是苏则,字文师,扶风郡武功县人。

  苏则在《三国志》中与杜畿并传,是张瑞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位文臣。完全不弱于袁涣、国渊、司马芝等人。

  这当中杜畿政绩常为天下之最,只可惜因为是荀彧所举荐,所以不受曹操重用,多年如一日担任河东太守。

  而在张瑞治下,杜畿担任工信司少尹,总督右将军府治下的全部工业、商业之事,可谓位高权重。

  苏则才能也并不弱于杜畿,后世屡屡将二人相提并论,称:“杜畿宽惠,河东无警;苏则分粮,金城克复。”

  但与寒门出身杜畿的纯文臣不同,苏则出身豪族,少便以学问品行,闻名于世,其人文韬武略,堪称文武全才,完全不弱于蜀汉太守李严。

  之所以不如李严出名,完全是因为其性格风烈矫矫,不惧权势,敢于直谏,使曹丕极为忌惮,将其贬出朝堂。

  在苏则履任地方,出任金城太守之前,金城郡人口不足五百户,但就凭借这五百户为基础,苏则“出境围陇西,服李越,救武威,击张掖,诱麴演,斩张进,降黄华,平河西,以一郡守出境讨贼,立功如是,不第为边境之贤太守,且为智勇兼全之名将也”。

  开局五百户人家,最终平定整个西凉,打通河西走廊,降服西域诸国,平定无数叛乱。都不敢这么写。但史书却一字一句的全记录了下来,就是因为现实他不需要合理性。

  请收藏:https://m.bq6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