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_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羌汉人心。虽然雍凉很久不在朝廷治下,但还是有不少羌胡是守善不叛、亲附朝廷的。朝廷国力振作,收复雍凉乃是大势所在,李府君沉静有谋,自然明白时务。”

  “先立足汉阳、安定、北地、武都四郡,巩固根基,以御不测于外。而后积蓄民力、安抚羌汉人心,待时机一至,再缓缓进兵北图。这便是国家与朝廷诸公定下的‘渐消之略’,不可仓卒以望克成。”见毌丘兴也发表了看法,周瑜也不避讳,张口重复了几句在场众人都知道的事情:“钟使君治雍二载,今日除平顽贼宋建、收回陇西,使武都、汉中免受羌胡侵袭。更能借此进取一步,威胁金城等郡,可谓是一桩大功,依我之见,并不下于得蜀之利。”

  若是从所得百姓、土地以及财富相比,陇西的收服甚至比不过汉中一地。但若出于军事战略的角度,陇西等于是朝廷主动往羌地、金城伸出的胳膊,退可保汉阳、武都无虞;进可图韩遂所在的金城、西海等郡,能将战事控制在雍凉边地,尽量减少损失。

  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说,陇西的战略位置几乎可以比得上朝廷用来图荆州的桥头堡上庸、江州等地,而作为收服主动献上陇西的李参,不仅是让钟繇、张济等人以极小的代价与精力换取一个大功,更是让自己成为朝廷笼络、拉拢雍凉地方势力的‘马骨’,从而确保他不会受到任何的伤害。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李参显然是将所有的可能性、利弊都分析明白了,才做下这个选择,当然,这其中贾诩发挥的作用也是功不可没。

  这几天想起李参这一生又是效命于朝廷、又是揭竿随羌胡造反的事迹,以对方老谋深算、做事狠辣的为人,最终还落得一个善终,让贾诩心里很是感慨,总是在不经意的将李参的现在想作是未来的自己。或许某一天,自己也需要谋算一条让自己安然下场的后路。

  贾诩这种居安思危的心境在张济看来完全是大可不虑,但却是非做不可。李参定然是从与贾诩的交谈中窥见了端倪,所以才最后笃定贾诩会出言帮他的忙。

  几人在辕门处站了没多久,张济正欲招呼众人回营帐说话,贾诩刚要点头,他身边的一名护卫似得年轻人忽然有些蠢蠢欲动。贾诩看了对方一眼,对周瑜说道:“公瑾,你随我来。”

  于是什么话也没说,与那名护卫策马走了出去。

  周瑜快马跟上,三人没有走多远,只走到一条蜿蜒的小河边上。他听了几句后,才明白原来是贾诩要送身边的这名年轻人离开。

  适才在场的无不是显宦士人,这名护卫似得年轻人又紧跟在贾诩身后,浑身气质低调内敛,让人无从觉察。这回周瑜认真端详了对方,才猛然发现对方竟长得身材瘦削、面容俊美得近似女子,如果不是他粗重的声线以及突出的喉结,周瑜险些就误会了。

  “真要回酒泉?”贾诩轻声问道。

  那名男生女相的年轻护卫拍了拍腰间的长剑,潇洒自若的说道:“我只是一个胡地游侠儿,还是喜欢逍遥自在,平准监对我来说是个笼子,苍鹰几时会往笼子里钻?”

  原来他这样还是个豪侠,周瑜心里如是说道,一时竟想不出这么‘美’、这么弱不禁风的男子究竟是如何在凶恶横生的西凉生存的。

  “说的也是。”贾诩对这人竟是十分客气,他缓缓点头,说道:“这一路从武威过来,多谢相送,他日再见,我另有报答。”

  “只要不是让我入平准监,请我吃碗酒都算是酬谢了!”那人豪放的说道,随即似若无意的用眼神勾了周瑜一下,周瑜猝不及防,怔了一下。于是不待回应,两手抱剑对贾诩略一拱手,便拍了拍坐骑,单人匹马的仗剑而去:“告辞!”

  请收藏:https://m.bq6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