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三十二章 “李斯特”级别的钢琴课(4K二合一)_旧日音乐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改观。

  维亚德林又道:“‘线’是横向的旋律,跑动性较强或线条较长的。还是这个乐章,183小节,你弹一遍。”

  这是一片迂回上升的齐奏音群,范宁试了两次感觉不对,维亚德林在旁边钢琴坐下,示范并讲解道:“听我每小节第一个音的‘重音感’。”

  “层次立马多出两层。”范宁了然,尝试模彷。

  “对。”

  范宁第二遍模彷。

  “左手重音要比其他重,又要再比右手弱一点。”

  第三遍模彷,过关,更鲜明的四种层次感。

  “这句半音阶,看我的手。”

  “弹黑键的手指略往琴键趴点。”

  “掌关节,大指附近的掌关节,动起来,积极起来,你想想,它们隔一两个音就要被用上一次。”

  另几处片段,范宁再次领悟了维亚德林的意图。

  “至于最后的‘面’,就是纵向的思考,比如第一乐章开头,乐队奏主题时,你跨越音区的大和弦,要用坚定的推动感。”

  范宁回到第一乐章。

  “冬!冬!冬!——”“冬!冬!冬!——”

  “倾向,还是倾向性的思考,比如,这些标定了色彩的走向...”维亚德林声音又起,在范宁视野中,总谱上的几组相邻和弦的音符符头似乎突然紧缩了一下。

  “你记住你的力量来源只有三个:小臂自然下垂的力、掌关节撑起来的力、还有指尖的抓力,其他的都是不科学的,统统卸掉。”

  范宁闭眼弹奏,试着感受了几次。

  “不对,你试着将和弦的全部音下落保持,然后,单抬指弹奏这几个单音。”

  范宁依言照做。

  “对了,就是这种类似的感觉。”

  “25小节,这里旋律到你了,和弦高音是旋律,或者我说的‘线’的走向,虽然你在弹和弦的‘面’,但是手腕要更加照顾四五指的动作。”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范宁按照维亚德林的“点线面”提示,触类旁通地解决了大量类似的片段,他觉得自己对柴一的演绎理解上了一个台阶。

  维亚德林则觉得,自己从来没教过这么“好教”的学生。

  是的,范宁太好教了。

  他会把所有自己能做的努力全做到位,然后就等你来推动那几处关键的节点,并且,几次就通。

  这种级别的钢琴课,主要就是依赖“演示-模彷”的循环,老师知不知道该演示哪,能不能清晰,学生能不能听出和自己的不同,模彷能不能到位,都决定着灵感传递的效率。

  这种循环是基础,但有时灵感难以形容,所以语言的启示也十分重要,有时老师某句出彩的形容概括,能让瓶颈瞬间被突破。

  到了拉赫玛尼诺夫的《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维亚德林给出的两个关键词是“踏板”和“指法”。

  “基础得不能再基础的两个单词,对吗?实际上,这部作品想弹出

  请收藏:https://m.bq6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